绍兴做深“家”字文章喜迎猴年新春
今年春节,绍兴市立足家庭,做深“家”字文章,传承传统家宴、订立优良家训、修续族谱家谱、弘扬优良家风,度过了一个欢乐、文明、祥和的猴年春节。
一是围绕家宴,打造浓浓年味。春节期间,绍兴市挖掘传承“十碗头”等传统家宴,表达孝老爱亲、和谐友善的核心价值观,央视“新闻直播间”栏目在正月初一进行了播映。开展“祝福”、祭拜大禹、朝拜书圣等活动,纪念先祖先贤,祈求新年幸福安康。组织社区党员、楼长、义工代表,共同操办社区年夜饭,每家一道拿手菜组成“百家宴”。在博雅残疾人庇护中心等地,道德模范、身边好人与残疾人一起吃年夜饭。柯桥区成立一批“乡村家宴中心”,为大家庭团圆聚会等提供场地和设备,热热闹闹欢度新春佳节。
二是树立家训,夯实乡风文明。绍兴市广泛开展家训挖掘、整理、编写活动,将好家训制作成匾额、条幅、十字绣等挂在厅堂、门楣、围墙之上,并在文化礼堂、文体中心、宣传橱窗等集中展陈。春节期间,每天都有孩子在嵊州市金庭镇华堂村的王氏宗祠学习“王氏家训”。在树立家训的基础上,绍兴各地农村围绕村民自治,将勤劳、孝顺、节俭、和睦等家庭美德内容纳入村规民约,建立健全村规民约监督执行和奖惩机制,树立良好村风民风。目前,全市已有2000多个行政村完成了村规民约的修订制订。
三是修续家谱,凝聚亲情血缘。绍兴市修续家谱悄然升温,绍兴市图书馆和绍兴市家谱协会共同成立了绍兴家谱馆,组织了一批专家志愿者免费进行家谱收集、目录编撰、资料查询、编修指导等。截至目前,绍兴家谱馆馆藏家谱600余种,绍兴市家谱协会及各分会会员超过600人,其中修家谱的骨干超过200人。近五年,绍兴市已完成编修家谱300种左右,传承了“孝悌忠信”等家规家训,宣扬了“睦族人”、“和亲友”、“恤孤贫”、“戒奢侈”等行为规范,激励后代积极进取、诗礼传家。
四是宣扬家风,倡导传统美德。绍兴市紧紧抓住春节这一家庭团聚、走亲访友的契机,组织开展“孝敬长辈、感恩父母”亲情体验、“常回家看看”道德讲堂、家庭教育E讲堂、家风春联进万家、孝道红黑榜评议等系列活动,传承中华孝老敬老助老美德。开展网络正能量点赞、微信拜年、绿色祭扫等活动,开展“节约一滴水、一粒米、一张纸、一度电、一分钱”的全民节约行动,传承中华勤劳节俭美德。开展文明交通、文明旅游、文明用餐、文明上网、文明居住等“讲文明树新风”系列活动,传承遵德守礼、敦睦友善的美德,争做文明有礼绍兴人。
上虞区依托“信义”文化培育乡村文明新风尚
近年来,上虞区在各乡镇水果基地中组织开展“信义林(园)”评比活动,有效推动了“文化、旅游、农业”三大产业的互动融合。
一是增诚信。2013年以来,全区申报评选“信义林(园)”的水果基地达到400余家(次),共评选出樱桃、桑果、杨梅、葡萄、猕猴桃等水果基地“信义林(园)”55个,“信义林(园)”逐步成为水果基地的竞争品牌,经营者诚信意识得到显着加强,全区水果产品质量检测合格率达到98%以上。
二是提效益。随着“信义林(园)”评比活动的全面开展,区内外游客对上虞水果品质和采摘游品质的认可度大大提升。截止2015年10月,全区“四季仙果之旅”采摘游客人数达到 455万人次,水果采摘产值12.3亿元,分别同比增长了20%、18%。因水果质量与价格而形成的游客投诉数量同比下降了30%。
三是扬文明。把“信义林(园)”作为农村“孝信文化”宣传教育和科普教育的重要阵地,目前全区共15个“信义林(园)”成为乡镇中小学校的校外科普实践基地,累计接待学生5000余人次;在部分“信义林(园)”中开展“仙果孝亲”系列活动,已开展活动40余次,并评选出“十佳小孝星”等先进典型150名,与新评选的“信义林(园)”一起接受表彰,有效弘扬了农村精神文明新风尚。